阜阳安然心理咨询中心

Fuyang Enro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enter

预约电话

18900582028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婚姻与家庭 > 综合研究 >

【阜阳心理咨询中心】夫妻吵架后,这个小动作竟比道歉更管用

编辑: 时间:2025-09-27

【阜阳心理咨询中心】

  凌晨一点的客厅还亮着灯,林薇把自己蜷在沙发角落,眼泪砸在抱枕上没声音。几小时前,她和丈夫陈凯因为 “谁陪孩子去家长会” 吵到摔了遥控器 —— 陈凯说项目忙走不开,林薇反驳 “你上个月也这么说”,最后陈凯撂下句 “你怎么这么不可理喻”,摔门进了书房。

  这不是他们第一次为类似的事吵架。以往吵完,陈凯总会在第二天早上递杯热牛奶,含糊说句 “别生气了”,可林薇心里的疙瘩总消不了。她要的从不是一句轻飘飘的 “对不起”,而是有人能听懂她那句 “你总没时间” 背后,藏着多少独自带娃的疲惫。

  像林薇和陈凯这样的夫妻,在婚姻里太常见了。我们总以为 “道歉” 是吵架后的万能解药,可很多时候,那句 “我错了” 更像一种敷衍的 “流程”—— 没有听懂对方为什么生气,没有接住对方的情绪,道歉结束,矛盾依然埋在原地。

  道歉解决不了的问题,倾听能

  去年我在心理咨询室遇到过一对夫妻,张姐和老周。他们结婚 12 年,近三年几乎每周都要吵一次,吵到最后连 “离婚” 都成了口头语。导火索大多是小事:张姐嫌老周袜子乱扔,老周烦张姐总唠叨;张姐想周末全家去郊游,老周说不如在家补觉。

  每次吵完,老周都会先低头:“我错了,下次改。” 可下次该犯的错照样犯,张姐的委屈也越积越多。直到一次咨询中,我让他们试着 “换个方式说话”—— 张姐先说,老周只听,不准打断,也不准反驳。

  那天张姐说了很多,从 “看到你袜子乱扔,我就想起每天下班还要收拾家务的累”,到 “想带你和孩子郊游,是怕孩子总见不到爸爸,以后跟你不亲”。说着说着她哭了,老周坐在对面,手攥得紧紧的,后来才低声说:“我以为你就是嫌我邋遢、想折腾,从来没听你说过这些。”

  那之后,他们的关系明显缓和。不是老周突然变 “听话” 了,而是他开始试着 “认真听”—— 张姐说 “累” 的时候,他不再急着说 “我上班也累”,而是问 “今天哪件事让你最累”;张姐提郊游的时候,他会说 “下周末我把工作提前赶完,咱们去你说的那个公园”。

  张姐后来跟我说:“其实我早就不气他不收拾袜子了,我气的是他从来不听我说话。现在他愿意听我把话说完,比说一百句‘我错了’都管用。”

  这就是 “深度倾听” 的力量。道歉是 “我不想再吵了”,而倾听是 “我想知道你为什么难过”;道歉是结束矛盾,倾听是看见对方的情绪 —— 前者是 “解决问题”,后者是 “滋养感情”。

【阜阳心理咨询中心】

  真正的倾听,不是 “听见”,是 “听懂”

  很多人会说:“我也听了啊,可他还是不满意。” 但 “听见” 和 “听懂”,根本是两回事。

  就像陈凯以前也会 “听” 林薇说话,林薇说 “孩子家长会你得去”,他会接 “我知道了,尽量”,可他没听见林薇语气里的委屈,没看见她手里攥着的家长会通知 —— 那上面写着 “希望父母共同参加”。

  真正的深度倾听,要做好三件事:

  第一是 “放下防御”。吵架后,我们很容易抱着 “我没错” 的心态听对方说话,比如对方说 “你总不陪我”,你心里先反驳 “我上周不是陪你了吗”。可一旦有了防御心,就会错过对方真正的需求 —— 她要的不是 “你有没有陪过”,而是 “你能不能重视我”。

  第二是 “关注情绪,不是道理”。我见过一对夫妻吵 “该不该给孩子报补习班”,妻子说 “别人都报了,不报会落后”,丈夫说 “孩子压力太大,没必要”。吵到最后,妻子哭了:“我不是非要报班,是我怕别人都在努力,咱们的孩子跟不上,我会慌。” 这时丈夫才明白,妻子要的不是 “说服他报班”,而是 “他能理解她的焦虑”。

  第三是 “用行动回应”。比如对方说 “我今天上班被领导骂了,特别委屈”,你别说 “别往心里去,领导也不是针对你”,而是说 “被领导骂肯定特别难受吧?要不要跟我说说具体怎么回事”。前者是 “讲道理”,后者是 “接情绪”—— 情绪被接住了,矛盾就解决了一半。

【阜阳心理咨询中心】

  比倾听更重要的,是 “听了之后做改变”

  有个读者跟我分享过她的经历。她和丈夫以前总为 “家务分工” 吵架,每次吵完,丈夫都会说 “我听你的,以后我多做”,可转头还是把脏衣服扔在沙发上。

  直到有一次,她跟丈夫说:“我每天下班回家,要做饭、洗碗、给孩子洗澡,还要收拾你扔的脏衣服,我真的太累了,有时候我甚至希望你能主动把脏衣服放进洗衣机。” 那天丈夫没说话,只是默默听着。

  第二天她下班回家,发现沙发上的脏衣服不见了,洗衣机里正在转着丈夫的衣服,厨房的水槽里也没有了碗。丈夫从厨房出来,有点不好意思地说:“我今天试了试,光收拾衣服、洗碗就花了半小时,你每天要做那么多事,肯定很累。”

  从那以后,丈夫虽然还是会偶尔忘收衣服,但总会记得 “多搭把手”。读者说:“其实我不怕他偶尔忘,我怕的是他听了我的话,却没放在心里。现在他会做改变,比说多少‘我错了’都让我觉得安心。”

  婚姻里最伤人的,从来不是吵架,而是 “我说了无数次,你却从来没听进去”。道歉是 “我知道我错了”,而 “听了之后做改变”,是 “我在乎你的感受,所以我愿意为你调整”。

  最后想说的话

  夫妻之间,哪有那么多 “原则性矛盾”?大多是 “你没听懂我的委屈,我没看见你的不易”。

  吵架后的道歉很容易,难的是放下自己的道理,去听对方的情绪;难的是记住对方说过的话,然后做一点改变。

  就像林薇和陈凯,后来陈凯在一次吵架后,没有急着说 “我错了”,而是坐在林薇身边,说:“你刚才说‘我总没时间陪孩子’,是不是因为上次家长会,孩子跟你说‘爸爸怎么没来’,你觉得难受?”

  林薇愣了一下,然后哭了 —— 那是她藏了很久的心事,陈凯以前从来没听她说过。

  那天之后,陈凯提前跟领导请假,去参加了孩子的家长会。回家的时候,他手里拿着孩子画的 “全家福”,上面的爸爸笑得特别大。

  婚姻从来不是 “谁先道歉” 的较量,而是 “谁愿意先看见对方” 的温柔。有时候,一句 “我懂你的委屈”,一个 “我会改” 的行动,比一百句 “对不起”,更能修复感情。

  毕竟,我们结婚,不是为了找一个 “会道歉的人”,而是找一个 “愿意听我说话、愿意为我改变” 的人,不是吗?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